、干燥而成的白茶,按照白茶的加工工艺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干燥之后,使其叶底呈绿色,因而得名。 那么,白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是什么呢? 首先,生茶是指未经过人工发酵而制成的茶饼,其外形色泽褐绿或白,毫心肥壮,叶张薄而短,色泽暗绿,故称之为“绿茶”。白茶包括:白豪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(贡眉)、新工艺白茶、寿眉红茶 白茶,素为茶中珍品,历史悠久,其清雅芳名的出现,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。宋徽宗(赵佶)在《大观茶论(成书于1107~1110"大观"年间,书以年号名)中,有一节专论白茶曰:白茶,自为一种,与常茶不同。其条敷阐,其叶莹薄,林崖之间,偶然生出,虽非人力所可致。有者,不过四五家;生者,不过一二株;所造止于二三胯(銙)而已。芽英不多,尤难蒸焙,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。须制造精微,运度得宜,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,它无与伦也。浅焙亦有之,但品不及。 宋代的皇家茶园,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(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)。《大观茶论》里说的白茶,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。 宋徽宗(赵佶)在《大观茶论(成书于1107~1110“大观”年间,茶叶史料中第一节中有“白叶茶制法,白叶同金光寺,芽叶齐整,制茶自此当时名义出售”的记载。到宋代的皇室中,宋代以及商朝时期,白茶已经被列为贡品。宋徽宗(1011年)被贬名为“白茶”。 冲泡之后,香气滋味大为惊艳。白茶品饮后,大家常常会觉得“盖碗茶”有异样的感觉,其中的名气可见白茶的滋味,馥郁毫香,清鲜可口的茶汤。 《煮泉小品》 说起白茶的历史文化,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,在周朝时期,人们在不断的加深自己的品茗实践,在对茶叶品饮的认识之中,才会知道其重要性。 毫毛的生长是在白毫或是纯芽的前提下。 当白毫银针被采摘的时候,为了制作完成,采下的芽头会和茶叶一起摊在簸箕里摊开放在锅里面,用手搓碎茶叶,发现白毫银针是白绒毛的浮色,就是白毫银针的茸
Copyright © 2022 WordPress. WordPress 版权所有 Power by WordPress